日期:2025-10-03
22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旱地冰壶(大众组)比赛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圆满结束。为迎接赛事,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经过改造,成功获得全国首个既有体育场馆无障碍环境改造最高等级三星级认证,为参赛运动员打造一座设计有爱、运动无碍的“零障场馆”。
项目设计贯彻全民全龄友好的“零障赛区”理念,围绕“通行零高差、场馆零障碍、信息零屏障”目标,改造总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涵盖训练馆、综合楼、俱乐部及门卫室共4栋主要建筑。为保障无障碍改造的精准落地,设计团队对涉及无障碍电梯、轮椅坡道、盲道等设施的位置均进行精细化设计,在各入口增设低位无障碍出入口标志,配备自动门或宽敞平整的开启空间,从图纸开始消除缘石坡道口的“厘米级”高差,保障参赛运动员的通行安全。
负责设计改造的珠江实业集团介绍,建筑内部空间的无障碍环境是本次改造重点。在硬件设施上,新增及升级无障碍扶手、运动员更衣室卫浴设施、观众区无障碍厕位等;无障碍电梯增设低位呼叫功能,搭配扶手和楼层播报,助力重度轮椅使用者自主畅行;各卫生间均安装紧急求助按钮,为安全再加一道 “防护锁”;设计团队专门为轮椅用户设置了符合视线高度与通道宽度要求的轮椅席位,让每处细节都体现出对特殊人群的深度理解和尊重。
为实现共享共融,破除信息壁垒,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团队引入前沿信息技术,通过智能 AR 导航系统,借手机电子地图与蓝牙信标精准定位,破解残障人士 “找座难题”;智慧无障碍服务系统集成语音盲文服务桩、蓝牙语音播报、无障碍查询屏、明盲导视图及AI手语翻译,还配备盲杖、助听器等辅具;入口数字人客服随时待命,可提供赛事介绍、业务指引等服务。
项目改造始终兼顾赛时与赛后使用,满足特殊人群需求,实现长效惠民。确保在赛事期间场馆能高效运转,在非赛事时期也可为市民提供服务。场馆经改造后,不仅能契合赛事期间的使用需求,赛后还可继续充当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承接文艺汇演、残疾人交流活动等各类文体活动,实现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更树起全市公共场馆无障碍改造的“标杆” ,推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进阶升级。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苏赞 通讯员: 朱家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